-
黄梅戏的身段做工
黄梅戏的身段做工,得到质的改变与提升,应追溯到解放前夕,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王少舫先生,加盟安庆民众黄梅戏班社那一历史时期。王少舫先生早先是京剧演员,受过严格京剧科班训练,基本功扎实,文武昆乱不当。由于对黄梅戏情有独钟,加之民众黄梅戏......
-
黄梅戏的起源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清道光九......
-
黄梅戏的语言特点 黄梅戏的价值和意义
黄梅戏相信大家都是有所耳闻,早些年大火的电视剧主题曲相信到现在还是响彻很多人的耳旁,听说过黄梅戏但是很多人对于黄梅戏不是特别的了解,今天咱们就详细的解析一下关于黄梅戏的一系列发展史。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
-
黄梅戏的语言是什么 黄梅戏的语言特点
每一种不同的戏曲文化都拥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想要了解每一种不同的戏曲文化,一定要了解更多,黄梅戏作为深受很多用户欢迎的一种戏曲类型,当然也是离不开各种文化底蕴的传承,今天咱们就一起了解一下黄梅戏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黄梅戏语言以安......
-
黄梅戏的形成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也叫采茶调,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黄梅县的紫云山和龙平山过去全是产茶的区域,每一年春分后,成群结队的年轻男女,边摘茶边编唱民歌,成的了有名的歌乡,但这些民族歌曲统称黄梅调。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也叫采茶调,起源于湖北省黄......
-
黄梅戏的发源地
黄梅戏的发源地是湖北黄梅县地方曲调来源于山野小曲,一般用于牧牛歌打猪草迎亲调调情曲等喜庆活泼朗朗上口清未流传于安徽,在安徽的安庆地区也形成了当地民俗的黄梅调,由于地域方言的特色,安庆地区的方言唱黄梅调觉得比湖北黄梅县方言唱黄梅调更好听......
-
黄梅戏的发展第二阶段
从辛亥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舞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城后,曾与京剧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时称蹦蹦戏)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
-
黄梅戏的发展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末期到辛亥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
-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情况
现如今我们看到的每一种不同的戏曲文化都是经过不断地演变,更多戏迷的经典传承,今天咱们就一起看看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到底有多少!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
-
黄梅戏的历史沿革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那还是近代的事。在这段时间内,他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
-
黄梅戏的历史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那还是近代的事。在这段时间内,他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
-
黄梅戏的做功渊源
黄梅戏作为我国的特有地方戏种,受到很多用户群体的追捧,相信也会有很多的用户对于黄梅戏当中的一些历史渊源不是特别的了解,在这里为大家带来更多丰富的解析,帮助你认识黄梅戏。 黄梅戏做工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
-
黄梅戏演员段秋萍
段秋萍,湖北省英山县黄梅戏剧团副团长。1989年7月,段秋萍夺得了全国首届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优秀演员”奖;1994年5月,荣获湖北省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十佳演员”奖;1998年,英山县创作并演出的大型现代黄梅戏《天堂梦》,在全......
-
黄梅戏演员段秋萍 深宫孽海
段秋萍,湖北省英山县黄梅戏剧团副团长。1989年7月,段秋萍夺得了全国首届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优秀演员”奖;1994年5月,荣获湖北省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十佳演员”奖;1998年,英山县创作并演出的大型现代黄梅戏《天堂梦》,在全......
-
黄梅戏演员严凤英
严凤英(1930~1968)安徽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人,中员,历任安徽安庆市黄梅戏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联三届委员,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8年9月主席视察安庆时,观看了严凤英黄梅戏表演。 遭致死,现骨灰安放在安庆市菱湖公园内黄梅阁......